
接新造 VLCC 油轮时需要注意的事项
接新造 VLCC(超大型原油运输船)是一项系统性、专业性极强的工作,涉及船体结构、动力系统、货油系统、安全设备、环保设施等多个领域,需结合其 “超大吨位、高风险运输、复杂系统集成” 的特点,从前期准备到最终交接进行全流程把控。针对于我参加新船监造和接了3条VLCC的经历来浅谈一下接船的注意事项,供大家分享。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:
一、前期准备阶段
(一)组建专业接船团队
根据 VLCC 的复杂程度,组建涵盖轮机、甲板、电气、安全、货油操作等领域的专业团队,团队成员需具备丰富的 VLCC 运营或建造监理经验。明确各成员职责,例如轮机专业负责动力系统验收,货油专家聚焦货油及惰性气体系统,安全专员统筹全船安全设备核查。提前组织团队培训,熟悉船舶设计图纸(包括总布置图、系统原理图、设备安装图)、建造规范(如 IMO SOLAS 公约、MARPOL 附则 I、船级社规范等)及船厂的建造标准。
(二)吃透技术文件与合同条款
深入研读船舶建造合同、技术规格书(Specifications)、设备清单(Equipment List)等文件,明确船舶的设计指标(如载重吨、航速、油耗)、设备选型(如主机型号、货油泵类型、惰性气体发生器品牌)及建造要求(如焊接标准、涂层等级)。重点核对 “船东附加要求” 的落实情况,例如是否增设了特定的监测系统、环保设备是否满足最新排放法规(如 IMO 2020 硫排放限制、碳强度指标 CII 要求)。将技术文件中的关键参数(如主机额定功率、货油舱容积、消防系统压力)整理成验收 checklist,为现场检查提供依据。
二、现场验收阶段
(一)船体结构与舱室检查
1. 船体外观与焊接质量:检查船体外壳的平整度,有无明显变形或凹陷;重点核查焊缝质量,尤其是货油舱、双层底、舷侧舱等关键部位的焊接是否连续、无气孔、无咬边,可借助超声波探伤或磁粉检测抽查焊接强度。确认船体涂层符合要求,甲板、货油舱内壁的防腐涂层厚度达标(通常要求干膜厚度≥300μm),且无漏涂、鼓包现象。
2. 舱室密性试验:核查货油舱、压载舱、燃油舱的密性试验报告,必要时进行抽样复验。对货油舱可采用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,检查舱壁、舱底是否有渗漏;压载舱需重点检查海底阀箱、通海阀的密封性能,避免海水渗入。
3. 舱容与尺寸复核:核对货油舱、压载舱的实际容积与设计值是否一致,可通过测量舱室长宽高及倾斜度进行计算,确保满足载重要求;检查货油舱内的梯子、平台等结构是否妨碍货油装卸,舱底坡度是否符合排油设计(通常≥2°)。
(二)动力系统验收
1. 主机与传动系统:检查主机(如 Man B&W 或 WinGD 低速机)的安装精度,曲轴中心线与船体基线的平行度、主机地脚螺栓的紧固力矩是否符合规范。启动主机进行怠速、部分负荷、额定负荷运转测试,记录各缸排气温度、爆压、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等参数,确保在设计范围内;检查传动系统(如减速箱、尾轴)的运转平稳性,有无异常振动或异响,尾轴密封装置是否漏油。
2. 发电与配电系统:测试主发电机、应急发电机的启动性能(包括手动、自动启动),在不同负荷下(空载、50% 负荷、100% 负荷)检查电压、频率稳定性,以及并车、负荷转移功能是否正常。核查配电板的开关动作、保护功能(过流、过压、欠压),绝缘电阻测试(动力系统≥1MΩ,照明系统≥0.5MΩ)是否达标;检查应急配电系统的切换时间(应≤15 秒),确保断电时应急设备可靠供电。
3. 燃油与润滑系统:检查燃油舱、燃油管系的清洁度,打开过滤器检查有无杂质;测试燃油泵、分油机的运行状态,确保燃油净化效果(水分≤0.05%)。核查滑油系统的管线连接是否正确,滑油泵的压力、流量是否符合主机要求,滑油冷却器的换热效率是否达标;检查各轴承、齿轮箱的滑油供油是否顺畅,无堵塞或泄漏。
(三)货油系统与惰性气体系统
1. 货油装卸系统:检查货油泵(如蒸汽往复泵、电动离心泵)的安装牢固性,启动后测试扬程、流量是否符合设计值,泵体及管路有无泄漏。测试货油阀组(如截止阀、止回阀、闸阀)的开关灵活性,远程控制与就地控制是否一致,阀位指示是否准确;核查货油管线的压力试验报告(通常≥1.5 倍设计压力),重点检查法兰、弯头的密封性能。
2. 惰性气体系统(IGS):启动惰性气体发生器,测试其产生气体的氧含量(应≤5%)、温度(≤80℃)是否达标,压力控制系统能否稳定维持货油舱内的正压(通常 0.2-0.5bar)。检查惰性气体管线的气密性,确保无泄漏;测试 IGS 与货油系统的联锁保护(如货油舱超压时自动泄压、氧含量超标时停机),以及应急切断功能。
3. 货油计量与监测系统:校准货油舱液位计(雷达式、静压式)、温度传感器、密度计,确保计量误差≤0.5%;检查货油控制台的显示与数据采集功能,能否实时监测各舱液位、温度、压力,以及装卸速率等参数。
(四)安全与应急设备
1. 消防系统:检查固定式消防系统(如 CO₂灭火系统、泡沫灭火系统)的设备完好性,CO₂气瓶的压力、数量是否符合设计,管路有无堵塞,释放阀的动作是否准确;泡沫系统的泡沫液浓度、储量,以及泡沫炮、喷淋头的覆盖范围是否达标。测试火灾报警系统(感烟、感温探测器)的灵敏度,报警信号能否准确传至驾驶室及消防控制室;核查手提式灭火器、消防水龙带、消防栓的配置数量与位置,确保符合 SOLAS 要求。
2. 救生与逃生设备:检查救生艇(包括救助艇)的安装固定、释放机构,进行满载释放试验,确保下落平稳、无卡滞;救生筏、救生衣、救生圈的数量、有效期是否符合规范,救生信号(火箭降落伞信号、烟雾信号)是否齐全。确认逃生通道的畅通性,应急照明、疏散指示牌的亮度与指示准确性,应急逃生呼吸器(EEBD)的数量与压力。
3. 溢油应急设备:核查溢油分散剂、围油栏、收油机等设备的配置,确保数量充足、状态良好;检查油水分离器(15ppm 设备)的运行效果,排放水质是否达标,以及油分浓度报警器的灵敏度。
(五)电气与导航通信系统
1. 电气系统:检查全船电缆的敷设是否规范,有无挤压、破损,接线端子的紧固性与绝缘处理;测试变压器、逆变器的运行温度与输出电压,确保稳定可靠。核查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(应≤1Ω),避雷装置的安装位置与连接可靠性,避免雷击风险。
2. 导航与通信:测试 GPS、北斗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,雷达、AIS 的探测范围与目标识别能力,电子海图(ECDIS)的更新与显示功能。检查甚高频电话(VHF)、中高频电话(MF/HF)、卫星电话的通信质量,以及应急示位标(EPIRB)、搜救雷达应答器(SART)的启动与信号发射功能。
三、试航验证阶段
(一)航行性能测试
在试航中测试船舶的航速(满载、空载状态下的实际航速与设计航速的偏差)、航向稳定性(在自动舵控制下,直线航行偏差应≤±1°),以及回转性能(旋回圈直径、滞距)是否符合设计指标。测试主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速度,如从怠速到额定转速的加速时间,紧急停车、倒车功能的可靠性(倒车距离应≤3 倍船长)。
(二)系统联动与负荷试验
进行全船负荷试验,同时启动主机、发电机、货油泵、空调等设备,测试配电系统的负荷承受能力,电压、频率波动是否在允许范围(电压 ±5%,频率 ±2%)。测试各系统的联动功能,如主机遥控与驾驶室的信号传输、货油装卸与惰性气体系统的联锁、火灾报警与通风系统的联动关停等。
(三)应急操作演练
模拟主机故障、舵机失灵、货油舱泄漏等应急场景,测试船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与设备的响应效果,如应急发电机的自动启动、舵机的手动操作、溢油应急围控流程等。进行弃船、消防演练,检验团队协作与设备使用的熟练度,确保符合 ISM 规则要求。
四、文件交接与人员培训
(一)技术文件与证书
要求船厂提供完整的技术文件,包括船舶建造档案、设备说明书、维修手册、备件清单、测试报告(如密性试验、压力试验报告)等,并核对文件的完整性与准确性。核查船舶法定证书(如船舶国籍证书、船舶检验证书、国际防油污证书 IOPP 等)是否齐全有效,证书参数与船舶实际是否一致。
(二)船员培训
组织船厂技术人员对船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,重点包括主机、货油系统、惰性气体系统、应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,确保船员熟悉新设备的性能与操作流程。进行实操考核,验证船员对关键设备的操作能力,以及应急处置流程的掌握程度。
五、整改与交接
对试航与验收中发现的问题(如设备异响、参数超标、文件缺失等),形成书面整改清单,明确整改责任与期限,跟踪船厂的整改情况,整改完成后进行复验。在所有问题解决、文件交接完毕、船员培训合格后,签署船舶交接文件(Protocol of Delivery and Acceptance),正式接收船舶。
总之,接新造 VLCC 需秉持 “严谨、细致、全面” 的原则,从技术、安全、合规等多维度严格把关,确保船舶交付后能够安全、高效、环保地投入运营。
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
刘进刚轮机长
2025.07.17